律师档案
陈良艳
陈良艳律师
重庆 九龙坡区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欢迎来到陈良艳律师的网站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友情链接
网友留言

  • 暂时没有留言

交通事故是“私了”与“公了”的区别

分类:从业心得    时间:(2015-02-12 13:47)    点击:219

  交通事故是“私了”与“公了”的区别

  一、“私了”交通事故有哪些特点

  1、过程简单。

  “私了”交通事故可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有人还为此与对方成为了好朋友,所谓“不打不成交”。君不见有些当事人“私了”之后,分手之时还不忘幽默一把:“这么多车偏偏咱们俩撞一块了,缘分哪”。

  2、手续简便。

  “私了”交通事故所占用的时间较少。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今天,花钱买时间已成为一种时尚。实践中,有不少当事人宁愿多赔付一些钱款给对方将.事故尽快“私了”,也不愿意多费口舌、浪费时间,此乃明智之举。

  3、免于处罚。

  “私了”交通事故因为没有警察的介入,所以造成事故的违法行为就不会再被追究处罚,仅留存在自己心里成为自戒的一个教训。免去的处罚金可以为了顺利快速“私了”事故而赔付给对方,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听一名有过“私了”事故经历的朋友调侃,他把免去的处罚金当成政府对自己用实际行动缓解交通拥堵行为的一种奖励。

  二、“公了”交通事故有哪些特点

  “公了”交通事故一般是由于当事人不知道有允许“私了”的规定,或是“私了”不成而转为报警,“招”来警察进行处理。对于前者“招”警察的原因只是不知道而已。对于后者“招”警察的原因大致有五点:

  1、双方对事故发生的事实看法不一致而“招”警察介入;

  2、双方对事故的损害后果认定不一致,认为已经超出了可以“私了”的范围而“招”警察介入;

  3、双方虽然对事故发生的事实无疑异,但对如何赔偿或赔偿款数额达不成一致的意见而“招”警察介入;

  4、某方当事人熟知法律,认为该事故中具有法律规定的七种不允许“私了”的情节而“招”警察介入;

  5、当事人未报案,但警察机关接到了群众报案,或是警察机关通过电视监控发现该事故现场,通知巡逻民警前去处理;

  6、有些当事人对完全可以“私了”的交通事故,也要报警让警察出面解决,是处于对政府的一种信赖,认为让警察处理比较保险,可以及时得到赔偿。

  不管以上何种原因,只要警察介入处理事故,就要按照下列的工作流程进行:

  查验当事人的身份(如驾驶证、身份证等)→勘查现场→

  →向当事人了解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

  →认定事故发生的事实→确定责任→应双方口头申请调解赔偿→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三、“私了”与“公了”的交通事故有哪些不同之处

  从处理事故的流程上看,“私了”与“公了”的内容及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地方大致有三点:

  “私了”事故时,当事人之间可以就赔偿问题“讨价还价”;“公了”事故时,警察只按照责任的划分及法律规定作出原则性的结论,而不参与当事人之间具体的“讨价还价”和转交现金。

  “私了”事故时,当事人之间对事故事实或对责任确定看法不一致,可保留现场“招”警察介入;“公了”事故时,只要警察认为事故事实清楚并已确定了责任,就必须撤除现场,即使当事人不同意撤除,警察也可以强制撤除。

  “私了”事故,不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问题;“公了”事故时,警察必须履行职责,对证据确凿的当事人违法行为必须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四、双方当事人“私了”交通事故后又出现争议的,能否要求交通队继续处理

  如果当事人“私了”事故自行撤离现场后,对事故事实或赔偿问题又产生了争议,可以要求交通队继续处理,但是,当事人必须提供有各方当事人签名的事故文字记录材料,由交通队办案人员确定当事人责任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私了”和“公了”的特点都各有所长,到底选用哪种方法,“大主意还得您自己拿”。一般说来现在道路上的车辆这么多,尤其在上下班和节日期间,各种车辆都在集中出行,磕磕碰碰在所难免,遇到小的交通事故,与其怄气吵架或报警,让成百上千辆车堵在路上“陪绑”,还不如双方共同选择“私了”的方法解决事故。

  如果当事人提供不出事故证据或者无法查证事故事实的,交通队办案人员只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载明有关情况,将《交通事故认定书》交付当事人,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陈良艳律师提供“婚姻家庭  劳动纠纷  合同纠纷  遗产继承  交通事故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陈良艳律师,陈良艳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陈良艳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8680706325,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陈良艳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九龙坡区律师 | 九龙坡区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陈良艳律师主页,您是第31536位访客